作为一种复杂的人类活动的产物——艺术——它本身就是一个多面体,我们不可能用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,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、不断切身体会,任何武断的结论大部分都是片面的,保持一颗敬畏之心,永远好奇,永不满足自己的探索欲望,才是正确的。
翻开人类文艺的画卷,走进世界文艺的走廊,我们禁会产生一个疑问,那就是这些让我们如痴如醉、如梦如幻的艺术,它究竟是什么?
实际上这个问题就牵扯到了艺术的本质问题,所谓“本质”,就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,而“艺术的本质”,即是说艺术这种事物,它的根本性质是什么,以及它同其他事物(如经济、政治、道德、哲学、宗教等)的内部联系。关于这个问题,中外文艺史上许多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做出了不同的阐述、研究。总结起来,有主观唯心主义(主观精神说)、客观唯心主义(客观精神说),旧唯物主义、形式主义、后现代主义等诸多说法。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些学说。
主观唯心主义的学者认为,世界起源于人的精神,艺术的本质是艺术家的主观精神,是人类在创造艺术时的自我表现,它属于一种生命的冲动,因此,艺术的好坏取决于人的主观精神。该学说代表人物有康德、尼采、严羽、袁宏道以及“直觉说”代表人物克罗齐、表现主义美学家柏格森、科林伍德。
德国哲学家康德把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,在其著作《判断力批判》中,他认为,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,这种“自由的艺术”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,不涉及任何目的。他强调艺术创作中,有了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,那么艺术就能尽善尽美。他的这种意志自由论成为后来的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,对后来的席勒、黑格尔、叔本华等人有深远影响。